十年筑梦 不负韶华 ——管乐团负责人 刘晨

2024年5月22日

2024年4月19日,一个让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一个轰动整个管乐界的大事件,在北京中杉学校建校10周年庆典之际,在黄河大合唱延安首演85周年的历史时刻,交响管乐版黄河大合唱首次对外公演如约而至。完全区别于管弦乐团的版本,交响管乐让整部大合唱更加气势磅礴,铜管的雄浑激昂,木管的线条和织体细腻而富有变化,将近250人的乐队,700多人的合唱规模,可谓空前的震撼,这部史诗级作品在近千名中杉中小学生的演绎下让此时此刻的钻石球场点燃了红色的希望。

演出结束后,很多的圈内音乐家纷纷发来微信祝福,著名作曲家王和声老师感叹不已说到中杉超大规模的乐团能有这个效果非常难得,解决了音准音色让人印象深刻,场面气势恢宏,精彩纷呈令人感叹,过目不忘!的确,为了这部史诗作品的完美演绎,我们付出了太多,为了整场庆典的效果,所有中杉人呕心沥血,小到每一个细节,大到每一台节目都透露着中杉领导团队和师生们的智慧,而我所负责的是整场庆典的重头戏,黄河大合唱八首以及五首歌曲的编曲和日常排练工作,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如泉涌般从我的脑海里慢慢浮现出来,下面且听我一一分享。


前言 

首先,让我们把时间节点拉回到19号下午的大合唱现场,在终曲向着全中国受难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唱响全场之时,在怒吼吧!黄河!全乐队演奏完最后一个主音降B后,我情不自禁留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真正意义上交响管乐版黄河大合唱的首演现场,回想上次校内的第一次演出,全程在导播车里负责切换演奏员镜头,这次我终于弥补了遗憾。这部新版大合唱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总分谱每一个音符,每一个音乐术语,表情速度以及歌词和朗诵都是我一个一个对着电脑敲出来的,在移植编曲的那三个月时间里,每一个夜晚和排练间歇的白天,翻阅资料,研读交响版总谱,分析近几十年所有演出指挥视频录像,斟酌每一段歌词对应的乐队速度和感情,可以说,中杉交响管乐版黄河大合唱是带着冼星海的“魂”的!而在一,七,八乐章中交响管乐的优势真正充分体现了出来,管弦版的配置是两把小号,四把圆号,三把次中音长号,一把低音长号和一把大号,这么雄壮的主题我们用满编接近100人的铜管组,每一个号角,不管高亢的小号和雄浑的长号和大号都将主题毫无保留的加倍出来,在我眼里,我们中杉的版本甚至已经超越严良堃的管弦版,成为黄河大合唱又一经典版本,以至于这三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黄河大合唱诞生85年里没有交响管乐的版本,然而今天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其一,费时费力,移植编曲成交响管乐版成本远远高于请管弦乐团演奏。其二,大多合唱团规模人数不够,音响无法压住管乐团,现在看来有且也只有中杉能够完成这一伟业和壮举。而在移植编曲中同样也有很大学问,经过第一次校内演出后对于不少乐段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让“吃”音准的声部减少多声部主题内容的演奏,减少因为和声音准的问题而带来得听觉瑕疵,让他们更多完成技巧性的织体内容从而展现出极强的音准统一,王和声老师前面说乐队难得的音准统一其实就是编曲中的一些技巧。反观铜管,大编制的铜管组也需要尽量的减少多声部主题的演奏,太燥的音响会影响合唱的表现力,但是乐队间奏中单声部主题和上下行半音的演奏则是交响管乐版的强大精髓,要多写,要多明确人数加倍音量,与此同时,减少铜管技巧性的主题或伴奏织体的演奏,多表现铜管演奏和声的美,这让我们中杉版大合唱变得刚劲而又不失柔美,用著名长号演奏家谭扬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刘老师,你是懂铜管的,我认为这是最大的肯定!对于大合唱编曲的细节在这里不在过多叙述了,第二次修订版解决了很多首版配器不足的地方,当然,不同的乐团编制和合唱人数还会在此版本上有配器上的变化,但是无论如何修订和改编,他们演奏的都是中杉交响管乐版,是永远属于中杉人的版本。

 

第二个五年规划 

有人问,十三首曲目你们用了几个学期完成的呀?要知道大多数学校包括金帆团在内一学期大小曲目排练至多两三首,开音乐会总是一套曲目,最后换了一拨又一拨学生,但是大曲目总是固定那么两首,我说我们四周排完十三首,再用两周重点练习乐段困难片段。圈里人开玩笑的说现在的中杉乐团被称为京城“卷王”,在各校乐团走下坡路的同时却扶摇直上,保证高质量和高水准的同时排练速度堪比职业乐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月排练成果的展示,如果去追溯,我想真的要从二零年口罩事件开始。

众所周知,疫情三年断断续续,在没有小升初特长和高招特长持续缩紧的政策下,功利的家长们选择让孩子们放弃乐器,去拼学习,去内卷去内耗,这与当下的重美育发展显得格格不入,疫情的原因,上级财政支出的力度减少,传统金帆校乐团水平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反观中杉,我们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管乐“培训基地”,疫情居家,校长领导们也充分重视,分声部建群,每日打卡,专家老师们二十四小时在线及时回复,大小课坚持不断,全校老师当起各声部负责人的任务,每天每周总结鼓励,在这期间,孩子们进步水平指数增长,勤奋的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让练琴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环节,吹得更是越来越好,这批孩子他们现在是初中乐团的主力骨干,黄河大合唱的首演成功,钻石球场的震撼之音,是中杉所有老师努力付出的结果!

第二个五年规划经历了前期准备后,乐团孩子们逐渐走上正轨,中杉乐团的孩子们需要大的演出来增加舞台经验和建立自信心,结合建党百年这个契机,两部红色史诗摆在我的眼前,一个长征组歌,一个黄河大合唱,正巧手里有长征组歌的管乐版本,虽然配器和编曲需要大改,但是好歹可以边排边改,这也为此后的黄河大合唱编曲埋下了基础。二一年的上半年不仅成功的完成长征任务,第一次轰动管乐界,还第二次拿下市赛金奖,曲目是G3.5《阿尔维玛序曲》,与此同时我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五年规划也是时候翻到下一章了。

国内一众管乐从业者以及固执的“老美”始终认为管乐团看三铜(小号、圆号,长号),三铜看小号,然而在我看来,要保证乐团演奏的质量和音准音色的统一,日本管乐是全世界学习的目标,以至于近二三十年,日本涌现出一众高水平作曲家,他们并不拘泥于三铜带给乐曲的震撼,尤其在《阿尔维玛序曲》之后,我更坚信纵使你有再高的单技水平,你的乐器始终只是完成音符的机器,为此,我购买了全套日本管乐基础超级乐团声音训练教材,潜心研究日本学生乐团的训练方法,从音量平衡、和声、节奏、演奏语法入手,给孩子们将近一年的训练后我发现,日本管乐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训练方法,声音理解更为科学,单纯的乐队声响金字塔结构被立体几何图形取代,以至于现在业内人士一听乐团就知道这是中杉的声音,简单来说这次黄河大合唱,不管是250人的乐队,还是100人的乐队,你都能感觉是一个乐团演奏的,单听中学或者单听小学大差不差,声音音色很纯净,没有哪个孩子声音与众不同“露”在外面,即使低年级孩子单技可能稍弱,乐队也能很收敛很统一,这就是我们潜心将近两年的教材基础练习拥有的绝对声音控制力。

校内首次演完黄河之后,头两年的努力和铺垫让乐队急需一次比赛来“炫耀”一次,为此我分析了将近五十首曲目,最后决定选用《珀尔修斯》,我的目的性很强,其一,难度系数绝对高,达到G5.0,这已经是中学乐团能演奏的最高难度系数。其二,《珀尔修斯》拥有众多高难度复调片段和织体,非常检验这两年我们的训练成果。其三,铜管不是很难,更多的是和声层的音准问题,所有的旋律层,低音,和声层难度都为下次对外首演黄河做好铺垫,其四,《珀尔修斯》是难得带合唱的曲目,我在排练中不止一次提到,从古至今,我们是先有音乐后有乐器,如果想把乐器练好我们歌唱的要非常准,同时告诫所有同学,我们在练每一首考级曲目的同时你们必须先要丝毫不差地唱下来,今后跟合唱团合作的演出会有很多,希望大家不要成为只会吹奏的机器,通过大量的声乐练习,我们演绎的非常完美,将近三个月的最后系统训练,乐队声音统一纯净,闭紧双眼指挥,真的好像在听日本高校乐团在演奏,凭借此曲,我们绽放上海全国大赛,北京市赛再夺一金,评委点评到我们看到了中国管乐的希望,也许这就是最高的肯定!

此后,为了训练乐队,让整体声音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了之后黄河几个乐章中高难度的木管片段能够更加成功,也为了保证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的高质量,在去年十月份市赛后我们再度集结,小学部我选择了久石让作曲难度G4.5《龙猫组曲》《千与千寻神隐少女》,中学部我选择八木泽教司《圣家族大教堂的钟声——安东尼高迪永恒的意志》,这几首难度很高的动画曲目选择颇受孩子们的喜欢,为此也明确了新年音乐会的主题,孩子们拿到自己喜欢的曲目练习也变得很主动,为了完美地演奏,同学们不约而同的中午批改完作业来到排练厅加练基本功,形成了自主练习的好习惯一直延续到本学期。我在每天地排练中也嘱咐孩子们,你们的单技水平上限一定不是乐团曲目,而是你的考级曲目,乐团曲目总是换新,你们费劲练完一首分谱,再发新曲又停滞不前,自此之后中午加练孩子们很少练习乐团曲目,开始认真磨炼基本功,更多的练习考级独奏曲,两个月的坚持努力,小学乐团的孩子们脱胎换骨,木管基本达到演奏黄河困难片段的水平,铜管音准提升好几个档次,新年音乐会乐团的演出就是很好的证明,剧场很干,但是视频里孩子们的音响音准音色平衡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展望明年市赛,原本外国曲目我想选用八木泽教司的《圣家族大教堂的钟声》,但是现在我已经改变主意,中杉乐团优秀的孩子们必须要接受更高的挑战,一首难度超过《珀尔修斯》的曲目在等着他们——《咒语与舞蹈》,这是黄河后新的挑战,也是我们这几年不断潜心练习的最终目标,同时我也想看看我们现在的声音能否将一首美国著名作曲家James Barnes的曲目演绎的足够“高级”。让我们明年拭目以待!中杉乐团第二个五年结尾定会圆满和与众不凡!

 

自我突破,自主作曲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借用前秦·《孟子》的一段话来形容自己,虽然略显夸张,但是这也是时常警醒自己的座右铭,我想中杉作为全国最大的管乐基地,有着无数优秀而可爱的孩子们,如果只是每天安于现状,不走在前面做好孩子们的领路人,不身怀一身本领,那么这些优秀的孩子们是难以信服你的,尤其在中学排练更甚如此,今天一个毕业去了伯克利,明天一个毕业后师从Yannick,指挥现在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为此苦心复习,勤钻研,从移植编曲黄河大合唱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本次钻石球场十年庆典的大合唱已经是第二次修订,在国内占据主流的交响管乐团定会将中杉版本传唱到祖国大江南北。

图片3.png 

在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中杉建校1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有了独立编曲功底的我心中萌发出一个念想,在黄河大合唱“诞生”85周年之际,我们能不能像国交每次黄河专场一样,演奏全套黄河,上半场黄河钢琴协奏曲,下半场黄河大合唱。为此,经过无数日夜的苦心摸索和创作,中杉交响管乐版《黄河》钢琴协奏曲横空出世,配器更加成熟,编曲风格最大化尊重原版。上半学期中学周三练习新年音乐会内容,周五上午攻克黄河钢协,并成功拿下最困难的一四乐章,当东方红和国际歌的主题响彻排练厅之时,我无时无刻都在想全套交响管乐版的黄河这一伟大壮举是由我们中杉孩子开创的。

图片4.png 

 

但是,由于舞台合唱人数众多,为了现场总体效果,黄河钢协换成了五首歌曲,心里虽有小小遗憾但是好事多磨吧,心想这五首歌应该有现成的版本吧。

但是拿到总谱的我心里凉了一大截,说实话,管乐加合唱的曲目真的太少了,所有伴奏几乎一水儿的管弦乐团,要不就是歌的总谱有,但是写的是交响管乐的改编版,根本配不了合唱,最后一种情况,歌的总谱有,也配了合唱,但是是天安门阅兵群游的版本,和本次庆典的场合格格不入,户外阅兵的版本都是各声部大齐奏,没有复调主题,打击乐三大件,小军鼓大镲和大鼓,这肯定上不了牌面。心里开玩笑的想,看来这回天又将降大任于吾也。

时间紧迫说干就干,十三首曲目,我们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中小学留给黄河的时间不多,最多只能四周,我要赶在黄河排练结束前完成《我们都是追梦人》的全曲编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前奏编曲和部分声部改编以及《灯火里的中国》全曲作曲配器,此后便迈入作曲的第一个阶段模仿,作曲家写一首曲目都需要积攒灵感去创作,但是很显然我这里时间不允许,为此就像八木泽教司完成他第一部交响管乐作品《西部交响曲——草原之苍狼》模仿好莱坞电影碟中谍主题一样,《我们都是追梦人》所有底层和声的织体我取自Coldplay乐队Viva La Vida,让整部作品“摇摆”了起来,作为下半场开场气氛烘托很到位,之后将打击乐声部流行化加入架子鼓和众多键盘乐器,这里也感谢中杉专业老师著名打击乐教育家赵音鹏老师的指导。第二首《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由于前奏不太适合中杉庆典的场合,为此我灵机一动,引入校歌主题,降E大调主音收尾平稳过渡到生日主题,寓意中杉与祖国同庆的主题思想,最后将铜管和打击乐重新配器,重新编曲成校庆版,演出后和作曲家王和声老师交流,当说起这首曲目时,王老师大呼惊讶:“这是我写的曲子吗?哎呀,我真没听出来!”我心想,这首曲子改编成功了!脱离了先辈的音乐思想,又收到了很好的音乐效果!

这两首曲目只是小小的例子,当然还有《灯火里的中国》。此刻我想说,在中杉这个大舞台中,不管学生还是老师,只要用心,肯努力,你早晚会成为这个舞台上最闪亮的星,照耀每一处天地,体现你的价值,也许这就是中杉的魅力所在。

 

千人会师,开创历史

六周的日常训练终于迎来了会师之日,近千人的乐队合唱阵容让每一首曲目都让人荡气回肠,当下棒的第一拍响起,坐在指挥台上的我后背的汗毛都竖起来了,简直太激动了,合唱团的同学无论三年级还是高中生,挺拔腰杆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举止间都体现着中杉精神!我的任务就是将统一合唱与乐队的速度,在指挥家谭利华老师来之前最大限度的将黄河磨合好。此次演出,也是黄河大合唱首演85年以来,阵容规模最大的一次,所有人都高度重视这难得的演出经历,而我们也只用了仅仅一次就将合唱与乐队完美契合,这是两团精心分排高水平的体现,是乐队第二个五年成长之路底蕴的展现。

演出当天,观众座无虚席,我的同行音乐家朋友纷纷到现场观摩本次演出,无不感叹中杉艺术团的高水平,演出后纷纷发来微信祝福,短短几年我们成为了金帆团学习的榜样,而我们也用最完美的音色、音准和状态演绎了最完美的黄河,中杉学子又一次开创历史。同时,我们也很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管乐学会于海主席执棒下半场五首歌曲,在这里有一个细节值得我学习,从彩排开始到演出前,虽然只是简单的几首歌伴,但是于主席始终拿着铅笔在跟我核对总谱,我们在采访休息室一个一个小节过速度,处理乐队问题,敬业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最后,在谭利华指挥和于海主席的演绎下,十三首曲目完美落幕,让我们记住这一天,2024年4月19日,中杉,再一次轰动管乐界,圈里朋友都不由自主发来微信,表达的意思也大差不差,中杉太强了!我朋友圈都已经“炸”了!也许这就是中杉力量,无论多大的挑战,我们都能一往无前,梦想全都实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致我最可爱的孩子们 

曾几何时,你们的脸庞还是那么稚嫩,坐在排练厅一脸茫然,转眼间你们已经高中毕业,迈入世界名校,你们演奏的第一个音符,一个毫无音准音色的降B,但那时的我认为这是全世界最动听的声音。短短几年,你们足迹踏遍悉尼歌剧院,加罗福利亚剧院,国内大中小音乐厅,三次全国大赛,三次北京市赛捧金无数,从略显稚嫩的《皮尔斯的飞行》,到《胜利序曲》再到《蓝色山脉》,回想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们能够这么短的时间内达到五级难度,完美演绎《珀尔修斯》《圣家族大教堂的钟声》,一批又一批孩子,经历长征和黄河的洗礼后单技变得越发成熟,也形成了中杉独有的梯队建设,以大主题教育培养孩子们的成长,中杉给了你们丰富的舞台经历,为了不拖声部后退,你们变得勤奋努力懂得要强,中午自发加练,课后跨声部重奏练习,你们每天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高年级同学也变得越来越懂事,每天练琴主动去帮助非乐团班小同学们进行基本功训练。的确,黄河部分乐段确实困难,就连你们专业老师都皱紧眉头,我也知道你们私下会觉得压力大而留过眼泪,每天为此练习数十遍,但是风雨过后,你们如释重负,不知不觉已身怀一身本领。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们的乐器将是陪伴你们一生的朋友,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相约下一次市赛,期待下一次专场,中杉乐团永远是你们的家和奋斗的港湾,即将毕业的孩子们也不要失落,相信不久的将来中杉校友乐团也会成立并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加油,用音乐相伴一生,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