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追梦人——合唱团负责人 王远
2024年5月22日
来源:
编辑:superadmin
点击量:1247
2024年4月19日下午13h30分,中杉人在国家钻石球场再次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向全球发出了最有力量、最强震撼的胜利赞歌!
《黄河大合唱》演出圆满——所有参演的中杉娃再次积累到了难得的舞台经验,完美的还原了成人黄河大合唱的精髓!他们不仅仅是唱出天赖之音、奏出振奋乐章,每个人都从中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与荣耀,他们在收获精湛技艺的同时,学会了如何展现自己的长处,更是在互相合作配合中学会了怎样融入一个优秀的团队,并成为这最震撼、最优秀团队中的一员!
但在我看来,本次活动真的不仅仅是台上那几个小时的演出,有太多伟大又感人的“后台故事”需要娓娓道来……
后台故事之一——小学合唱团十年不间断的坚持
中杉爱悦合唱团于2015年9月成立至今。从初始团60人逐渐发展到成熟完善的大团+预备团共计250余人。形成如此之庞大的阶梯队伍,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我们是秉承认真坚持每周大团+预备团不间断自排、坚持不间断每周专家大师课指导、坚持不间断阶段性声部考核层层筛选,从而有了如今的“中杉爱悦合唱团”。
记得在2016年,由于合唱团人数上的日益壮大,终在同年9月划分成了大团、预备一团、二团(即合唱三年级至六年级合唱大团及合唱一年级预备团、二年级预备团)。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合唱工作,首先是合理安排训练时间:每周二大团自排,孩子们主要练习发声和曲目处理;每周三、四外聘大师课,大团集中训练;每周二、周三下午预备一团、二团分头进行基本功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曲目难度的不断增加,排练时间逐渐加大,特别是在排演2021年《长城组歌》和近两年的《黄河大合唱》时,每周雷打不动的两次大师课变成了周日和周一的晚上,有多少个周日的晚上,合唱团一百五十余名学生克服万难:牺牲自己周末玩耍、小课时间、家校距离遥远…提前返校坚持参加大师课,特别想说的两名合唱队员,一个是五年级的李予彤,彤彤家长工作繁忙,不能每周都开车送彤彤返校,但又一心支持孩子的合唱梦想,每周日为了不错过大师课,由姥姥带着坐公车将近3个小时返回学校,要知道姥姥这一趟往返就将近6个多小时啊!而彤彤不但没有一个周末缺勤,还是最早进入排练厅等待排练的合唱队员之一!另一个是六年级的孙靖涵,孩子是转插生进入中杉的,因为对唱歌的热爱,特意托了好闺蜜汪珈彤(合唱团SOLO声部优秀队员)争取到了入团考试资格,顺利进入合唱团后从纪律到排练状态上一点没有新生的样子,不说还以为是在中杉合唱团多年的老队员。后来增加了周日排练,孩子突然没来排练,与家长联系上后才知道孩子哥哥也转入了中杉中学,原周日没有排练时从顺路角度上一直都是先送哥哥再送妹妹到小学,如今妹妹加了合唱排练,送两个孩子返校时间上一定是有些许冲突与尴尬的。但中杉的家长也是特别的通情达理、支持学校工作,了解清楚情况后,坚定的选择支持妹妹的热爱,特意绕路先送妹妹、并且从未迟到…不得不说中杉的孩子真的是怀揣梦想,用实际行动坚持梦想!中杉的家长真的是支持工作,用实际行动配合学校!
再来说说孩子们每周大团、预备团的分头排练,这十年来我们每一次自排都是根据大师课教授的发声方法从最基础的发声训练开始着手,保证二十分钟的基础训练,也让孩子们更好的进入唱歌状态、通过循序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发声、最后再张嘴唱歌。此法不但可以巩固孩子们的基本功,还对唱歌训练有很强的辅助作用,特别是高音区的发声,孩子们的声音真的是从寂寥寂寥的鬼叫变成了张大师口中的“天使在唱歌”。用最专业的话说,就是孩子们可以发声最高音唱到hightC(钢琴小字3组的DO,即钢琴右数第29个白键),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达到了“中国三高”水平(“中国三高”即指戴玉强、魏松、莫华伦)!经过十年系统的坚持发声训练,不仅仅是最开始的十几个孩子可以唱SOLO声部的高音,到了今年的《黄河大合唱》三个声部将近一百二十多名学生都可以轻松的进行高音发声。记得最开始时大师最爱的就是阶段性考核,当时我们认为花费大量时间一个一个的考核发声真的是耽误时间,但随着十年不间断考核发声训练,合唱团中音准不那么突出的孩子们,竟然也都可以准确地运用国际化的发声方法进行高音演唱。印象最深刻的是原预备团的任泽翰,孩子从低年级就进入了合唱团,绝对是合唱团元老级人物,从一开始的“没调”到如今一张嘴就是假声高位置,成为了三声部的最强主力!是那一次次“备受打击”的声部考核,记录了孩子不怕挫折的勇气,坚持与付出艰辛后的最强收获。孩子从未因为一次次的考核失利而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我想和他是篮球队的主力也有关吧,中杉体育精神一直教会我们的孩子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而孩子们淋漓尽致的把体育精神再次体现在坚持歌唱上。不仅仅是任泽翰,还有那么多橄榄球队的精英、武术队的主力、游泳队的飞鱼……我想任何科目在中杉都是融汇贯通、相得益彰的,我们的孩子可以把中杉精神发扬到极致,他们是最伟大的中杉精神代言人!
最后再来说说十年坚持合唱的曲目是怎么从短小、简单的童声合唱歌曲,飞跃成近三年的巨型史诗级经典——《长城组歌》、《黄河大合唱》。记得建团之初,我与小王老师也真是愁过好一阵,排练一次不少,但是不出活啊,唱来唱去孩子们就是磨磨唧唧不给力,不是学不完就是唱的不到位。急归急,解决办法总是要想的,最后我们合计出两种解决方案:奖励法与考核法。先说奖励法,顾名思义,就是夸加给吃给喝奖励大法。认真的、迅速的完成发声与歌曲学习的,言语捧、秋梨膏喝着、甜滋滋的糖果吃着…反之,牺牲中间休息时间继续学习;其次考核法,分组、分排、分声部进行歌曲检查,要求三准:音准、节奏准、歌词准,同样的,考核通过奖励大法鼓励,反之牺牲休息时间加排加排再加排、坚持坚持再坚持。其实学好任何一门特长,除了付出十倍的决心与不断坚持的训练,别无他法。记得张大师这十年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天天练!”事实证明真的是如此,没有毛病——坚持歌唱、坚持训练就对了!其中,特别要感谢的就是学校为合唱团提供了高科技大屏幕两台!要知道每个班级才一个大屏幕辅助教学,而合唱排练厅常年赫然挺立着两个高科技教学佳品——有了它,学歌词再也不用浪费纸张复印那一堆一堆的合唱总谱,直接手机扫描传到屏幕中就搞定了,节省了时间,也没有了低头没完没了整理谱夹子的孩子,只剩下抬头目视前方歌唱的小天使们。而且这方法有效的提高了老师工作、孩子学习效率,孩子们一目了然歌曲演唱旋律+歌词,并且逐渐的养成了抬头目视前方的好习惯,同时每个声部音准最好的孩子还担当了带领声部识谱、记节奏的任务(也就是声部长)。这里不得不说说现任的小学合唱团团长余沐阳,现在我和小王老师都称他为“老余”——不难从称呼看出我们对他的信任与肯定。孩子从一年级进入小班合唱预备队,音色绝不是最亮眼的,甚至有时还被“无情”的送到预备声部看管,但孩子从未因为声音的否定而放弃坚持,每每受挫时大都是过来与我和小王老师闲聊几句,哪怕最简单的一句肯定都可以再给孩子持续追梦的信心,每每看到“小余”信心满满的走出合唱教室的那一刻,我就知道下一次他定能更强!事实亦是如此,随着不放弃精神的延续,孩子终在进入中高年级时突然“开窍了”,真的是这样,在无尽的等待与不放弃中孩子慢慢找到了方向,那就犹如滚滚长江之水,涛涛而来——孩子独立创作、和声编配、声部筛选、指挥排练一气呵成了让全校为之热血沸腾的《圆周率之曲》!也正是因为这次完胜的壮举有效的增强了“小余”的自信心,此时已凭借完美高音成为一声部声部长“小余”承接上任合唱团团长唐圆缘的位置,成为了小学合唱团的“余团长”!新官上任的“余团”没有骄傲自满,而是继续用十万倍的热爱与坚持投入到辅助老师引领合唱团蒸蒸日上的重任中。我想中杉的教育是多元化给予+充满无限可能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专长、并发挥自己的专长成为特长、最后特长逐渐成为无限可能潜力股!不管是孩子的组织能力还是树立榜样的可能,“大孩子”可以主动的担当榜样用实际行动带动一样有潜力的“大孩子”、用自身能动与闪光点引领“小孩子”共同进步,比老师的威严形象更能打动“小孩子”的学习与靠拢意识,如此坚持+延续那么在社团中一定是良性的、循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引与方向!这不,“老余”在上任后,成功的带动了另外6名同样优秀的榜样:杨丰源、梁钧淏、王鹏宇、胡雨寒、卢南希、任泽翰(由于都是男生,后被我和小王老师称为“好大儿、7个儿子”)。小学合唱团后期得以全速发展也正是有了这些得力的“小助手”——排练前他们是签到员、组织者,排练时他们是各个声部的带动者、纪律看管者,排练后他们是复盘问题、卫生承包者…因为他们与老师打配合、共同的坚持与付出,小学合唱团可以事半功倍,学歌速度像开了游戏外挂一般,不论中外作品,又或是后来的大型巨作史诗《长城组歌》、《黄河大合唱》,孩子们都可双倍速学唱完毕。
要说这回的《黄河大合唱》孩子们更是把合唱团十年累积的排练经验发挥到极致。由于本次参演的合唱团分为三个部分——即小学合唱团、小六团(小学六年级)和中学合唱团。小学合唱团由我负责、小六团由小王老师负责、中学合唱团婷婷老师负责,我们三人齐心合力、各司其职。为了更好的辅助专家老师合排,我把小学合唱每天下午三小时排练分成三部分:第一时段集中练习站姿,按舞台演出标准,所有人眼睛都盯排练厅前方大钟,就如同看舞台中间的指挥,屏幕播放黄河的音频,让孩子形成初步歌曲记忆,同时训练孩子在乐章间隔时也能控制自己保证一动不动标准站姿。有了去年的演出经验,由“好大儿”引领的老队员方阵起到了特别棒的榜样作用。再加之中杉独有的学长、学姐制,孩子们自觉主动的大带小、老带新;第二时段分声部、分段落、分句练习,有时为了保证一个声部声音的音准,我与各个声部长甚至盯到人头上,检查每个人单独哼唱乐句旋律,做到一个声部几十人没有一个跑出来的个别声音才算过关;第三时段进行各乐章合排,此时是声部之间配合、开头结尾句衔接处理、重难点句旋律音准多方面大会师,时常会出现一首歌曲中间部分出现声部交错进入不整齐的问题,往往需要我们一遍一遍不断反复的重复性练习。印象最深刻的是训练每个乐段中重难点句的和声配合,为了保证多声部和声的准确性,孩子们经常是一组和弦一组和弦的练习,有时甚至是一个声部找一名孩子跟着钢琴唱一遍再清唱一遍,之后一排一排的孩子先合在一起,只为了多声部合在一起的声音干净、清脆无杂质。以此类推,保证声部中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清唱万无一失再进行声部合练。特别是我的好助理“老余”,当我主抓大二声部音准时,他可以发挥他的指挥特长、精准的带领大一声部进拍+音准,同时在我忙乱时还可以主动担负起校对曲谱的重任!就这样按部就班默契配合、日复一日的坚持不懈努力,马不停蹄的磨合每一个细节,孩子们的嗓音沙哑了、肩颈胳膊酸痛了……但没有孩子要求额外休息,孩子们互帮互助——小孩子累了坐下休息片刻马上又振奋加入、犯困的火速跑去洗把脸又回来了、身体虚弱的宁可留下背词也不肯回班休息…这一切的一切,都只为了演出时的精准、再精准!
赘述以上太多,我想小学合唱团可以取得如此成功无非离不开十年以来专家、老师、孩子、家长共同的筑梦、逐梦坚持!因为我们都是中杉人,共同朝着同样的方向奋力奔跑,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靠,梦想就在前方——我们都是追梦人!
后台故事之二——“都是追梦人”小学合唱8周日志记录










每当打开手机备忘录,置顶的总是被两个红色叹号框起来的❗都是追梦人❗日志记录,它零零散散的记录着8周小学合唱的点点滴滴,有计划、有执行、有复盘…
“黄河大合唱+红5首”从无到有、从骨干到丰盈、从心中没底到信心十足!这份日志如今看来是如此的珍贵与欢喜,当时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当4月20日把最后一页日志补齐时觉得特别完满!这不得不提一嘴,谢谢老大的提醒,是您让我在盛典之后又拥有了别样的雀跃与幸福!
从每一周详细的安排计划到每一天、每一次的记录不难看出本次小学合唱团、小六团、中学合唱团的水平之高、之棒、之强!要说最后怎么达到“十年舞台”震撼全场的效果,那要从改编曲谱说起。由于即75年之后中国音乐泰斗级大家严老整理及保留下来的黄河版本均是管弦乐团去演绎的,为了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又能更加突出校交响管乐团的优势,中杉小学部的刘晨老师主动担当起改编的壮举!经过刘老师的反复推敲与研究,新版“黄河交响”巨作出世!随后,合唱外聘专家张世嵘老师把原版的成人大合唱变成了纯童声版的混声大合唱。其中小学部合唱团分成solo声部,童声一、二、三声部,负责演绎超高技巧的和声、专业部分演唱;随后又把中学部合唱团分成了经典的男生低音声部与高、低女生二声部。男低音声部发挥浑厚独特的男低音嗓音条件,负责完成各个曲目中低沉、浑厚的音响效果,而女生两个声部负责确保辅助小学合唱四个声部专业童声天籁之音的呈现。
随着最难克服的困难迎刃而解,剩下的问题感觉都不再惧怕,只需按部就班、努力完善!每周外聘专家张世嵘老师分别往返与小学部与中学部,不远往返百公里路、驱车将进三个小时,仅为给每一个孩子修整到最最干净、最最纯粹的天籁之音!因为中杉的孩子懂爱、懂中杉的精神,明白专家老师的辛勤与学校的用心,再加之以往各类大型活动积攒下的经验,孩子们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两节大师课,每个合唱队员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排练中,一双双如饥似渴的眼神、一个个笔直挺拔的身影、一声声直击心灵的童声…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奋斗的赞歌!
第一曲“黄河船夫曲”原稿为男声合唱,经过张大师修整变成多声部混声合唱。小学合唱团分成大一、大二声部,大一声部呈现原曲谱女高音声部、大二声部呈现原曲谱女中音声部,由于中学男生、女生声部分别呈现原曲谱的男低音、男高音声部,其他三个声部旋律上或多或少都有重合的部分,所以只有小学合唱二声部任务是最艰巨的,他们完全要担当起烘托女中音声部浑厚气势的重任。但在开头处每每与其他声部合在一起时,小学大二声部不是进晚就是音量气势不够理想,为了保证所有大二声部学生进入的精准性,张大师一遍一遍的进行情绪背景的还原讲解,我们在自排过程中也通过改变伴奏方式进行有效配合。虽然单调的钢琴伴奏不能完全烘托出交响管乐团的气势,但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初步形成对前奏音响上的记忆,果不其然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听辨与反复训练开头衔接过程中,大二声部逐渐找到了自信与默契,他们犹如稳定的船夫号子,衬托出坚定有力的、锐不可挡的气势;第二曲“黄河颂”原稿为男中音独唱歌曲,经过张大师修改变成小学合唱团童声合唱。要知道纯独唱曲目变成几百人童声合唱来呈现,那就相当于难如登天啊!先不说整齐划一的情感体现,最先克服的是音准与节拍的精准度。记得歌曲第一乐段是要表达曲折婉转、源远流长的黄河之水景象之美,那么从情绪和节奏上故然需要伸展、拉长的感觉,特别是每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几乎都需要长满三至五拍不等,而孩子们的气息就真的成了最难克服的重难点。张大师当时为了还原原版的精髓,节拍上完全复刻原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教授孩子循环复习的要领,在自排中我们甚至盯到每一个孩子人头上,每个声部、一个一个人的唱,达到每一个孩子心中有数,不仅仅是音准上有数,每一乐句最后一个音精准唱满几拍结束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第四曲“黄水谣”原稿是女生二声部及混合四声部合唱,我们完全原版原调复刻,小学大一、大二声部呈现第一段落女声二声部合唱部分,中学男低音声部复刻最经典第一、二段落衔接段落,中学女生声部融入第二、三段落女高音声部。难点是如何把这三段歌曲的不同情绪自然的衔接叙述表达,特别是第一、二段落衔接部分情绪的转换,为了精准的表达歌曲情感,大师不厌其烦的一次次用感人至深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情绪、调动孩子融入度。在自排中我们依旧是通过钢琴伴奏代入式,用较欢快的情绪加入到开头的间奏中,让孩子从音乐响起那一刻就内心跟着哼唱与律动,到了中间乐段再加入低沉的颤音来烘托鬼子来了烧杀掳掠的凄凉与悲痛的呻吟,中学男生又在此处发挥了极高的领悟能力,小学各个声部在男低音声部的烘托下也是极快的进入了情绪。到了结束段,因为有了第一段的对比,在改变钢琴伴奏带动情感的反复训练与衔接中,孩子们终于熟练掌握了切换不同情绪的技巧;第五曲“河边对口唱”原稿是男声二重唱,张大师为了更好的还原本曲运用了递进式加入合唱声部法。中学男生分成两个声部演唱开头部分两个老乡被迫流浪、对答诉说战争苦难的命运,中学女生从歌曲中间部分进入表达苦难人民被压迫后奋起抗争的态度,小学合唱团从再现部最后加入,为苦难人民奋起抗争的决心再添更强之音。在体现歌曲递进式表达中一直的老大难问题就是开头二重唱部分,由于男生声部声音条件受青春期的影响,存在着声音略有差异的问题。虽然合唱张大师在初期已精心的筛选与反复的排列组合,但仍然存在一小部分孩子不好意思张嘴、信心不足的问题,为了增强中学孩子的自信,大师一句一句的示范,一个音一个音的用钢琴带着找到音准,经过大家共同的坚持不懈,找到音准与自信的孩子越来越多,到了后期孩子们连对方声部都唱的胸有成竹。特别是在合排时,男生声部的声波犹如巨浪一般久久回荡在篮球馆上空;第六曲“黄河怨”原稿又是女生独唱,和第二曲一样,我们原版原调复刻成百人童声合唱版。歌曲中大都是哭诉式的演唱来表达被压迫被屈辱的穷苦妇女形象,音调需悲惨中又要带着激动的情绪。为了让所有孩子演唱的像一个人在含泪控诉一样,大师在音乐结构上一段一段的进行曲式分析,在重难点句中更是通过结合循环呼吸法、真假声混合交替运用法来完成教唱。孩子们一丝不苟的模仿训练,大带小、老带新,记得当时有的孩子投入感情至深,每每唱完都是饱含热泪的。而经过不断的摸索与修整百余名学生终于可以犹如古诗的起、承、转、合原则,像水一样流动不停、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第七曲“保卫黄河”是最有气势的轮唱演绎,我们更是原稿原调完整复刻。从技术上真的不算很难,各个声部分别演唱时完全不用担心,但每每到了轮唱部分,不是进入不整齐就是半截少了一个声部。为了达到整曲完整的轮唱精准效果,我们配合大师进行轮唱带领式教学,小学大一声部一直技术水平无需置疑,孩子们自己完全可以在老生带领下自行完美演唱,我带着小学大二声部,婷婷老师带领中学声部,分成三家反复磨合。在平时的自排中我们更是分成段落一点一点攻克,特别是第三部分轮唱,为了突出递进式轮唱的气势,大师特意强调了强弱对比句的演唱形式,如此设计更是加大了难度系数,同时歌曲的情绪表达也是升华到更加丰盈的顶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孩子们默契的轮唱配合声入人心,高亢激越的演唱情绪感人至深;第八曲“怒吼吧,黄河”原稿就是混声合唱,原稿原调那是一定的。而本曲最大的难点是第二段落三个声部轮唱进入部分精准默契的问题。因为有了前一乐章《保卫黄河》的成功合排,我们火速按照老方法套用,果不其然三个声部完美会师,记得那句歌词前两个字是“掀起”,当时的梦想剧场真的是分别掀起了三股热浪,孩子们用默契的配合把黄河的怒吼、扬子江的怒吼、珠江的怒吼完美的掀起,久久不能散去…
终于盼到了4月15日,王校长这回再次请来了更加重量级的大咖,中国著名指挥家谭利华老师!谭指挥用国际专业大师的风范分别为合唱团与管乐团进行悉心的指导与精进,简直犹如神助一般,谭指挥与孩子仅仅磨合两日,就如同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听,孩子们的solo余音绕梁、各个声部的表达声情并茂!
看,孩子们的交响气势不凡、各个声部的配合默契十足!
在演出现场,中杉孩童更是自信无比的站上舞台,在最璀璨的钻石网球场用自己的方式把璀璨之光发射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我想那天在现场的每一位亲身经历的中杉家人们,不难体会到热泪盈眶的含义——因为只要你在,那么你会一次次含泪微笑!一次次强忍着泪水望向可爱的孩子们,这是那天我和小王老师最默契的体会……
后台故事之三——孩子们让我泪奔的瞬间
不论是之前的“长城组歌”还是“黄河大合唱”每位合唱老师、每个孩子的付出都是无法言语的。如今再排“黄河”,发现还有太多幕后的“泪奔”无人记录,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二……

以上两张照片是所有小学合唱学生(145人)在梦想剧场与中学合唱合排之前的照片。不难看出孩子们的站姿、坐姿威武雄壮!当时合排需要中小学合唱先进行,之后才是与管乐团的配合,要知道将近五六百人,如果都在梦想剧场就坐,那将是“灾难”——别说孩子们能不能听见台上老师说话了,就是组织纪律都是“雪上加霜”…多亏老大英明决策,最后决定小学合唱在舞台上7排,张大师在剧场中间,中学生坐满梦想剧场,如此安排就有了上面两张照片,记得那天下午孩子们陆续进入排练厅,我和小王老师嘀咕着“这得练一节课吧…”没想到进了梦想剧场,从列队到成型再到拍照仅仅用时10分钟…当时我眼眶瞬间红了,让小王老师赶紧记录下来。要知道小学合唱将近150个孩子,8岁到12岁不等,四个年级在一起排练,别说站姿,就是坐姿都是一大考验。如今他们可以如此速度的完成指令,绝对值得加鸡腿!合唱娃是最棒的!
再来看看下图↓这是4月19日中午合唱团分三个方阵带孩子去演出现场的照片。
不难看出孩子们大都在闭目养神,不是吹哈,合唱的孩子坐车只要一句话,真的是养精蓄锐、等待舞台绽放的节奏。但这天比较尴尬,因外租车辆严格控制上车人数,每个方阵都是由1名老师带到现场,我这大巴车更不凑巧的是两侧行李舱还放不下孩子们的行李箱了,只能剩下的十几个箱子全部跟着孩子们上车,可我的吨位真心挡不住所有箱子,司机一次一次刹车、起步我就在这堆行李箱前面左右摇摆,就在此刻、还未等我张嘴,我的娃全部自发抓住身边最近的行李箱,即便是睡着了,手也未曾松开…
中杉娃有爱、有温度,不仅仅是在车上,在最混乱的后台孩子们却是乱中有序、无微不至的爱,时刻向我袭来:李云博主动承担起收拾垃圾的重任;门钰琳带着姑娘们自发的帮我撤走装服装的袋子;高年级的姑娘们互相协助迅速把“大白”帮助低年级学弟学妹整均匀;余团长带着几个合唱的好大儿“看场子”组织纪律;孩子们跟在我身后打下手、找活儿干…有太多太多的“泪奔后台”,我只是遗憾没有多余的手去拍照记录下来。但我身临其中,我很幸福,因为孩子们懂我们、爱我们,我们都是有爱的中杉人!
最后再分享一张令人泪目的照片↓这是孩子们临演出时我用手机快速抓拍的唯一一张舞台照片。要知道让一百多个孩子同时看前面、看指挥是多么费劲的一件事,但孩子们做到了!带着小学合唱上台的时间是19号下午13点25分,我们真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上台的(绝对史无前例,十年海内外征战,如此上台,开天辟地头一遭),不论是对齐横竖排面还是提醒孩子们抬头,老师们不能出声是一定的,所以我已提前把小学合唱分成三个方阵,由三位老师分别用眼神与手势提醒孩子们。记得当时我负责1方阵,也就两分钟光景孩子们全部就位完毕,他们不自觉的看向我是一定的,其实上台前真的忘了提醒一嘴,先看我手势再一起抬头,当时我也是抱着破罐破摔的架势,因背对观众,所以仅用挡在身前的两只手轻轻抬了抬,加上嘴型“抬头”,瞬间孩子们一同目视前方…
“中杉的孩子太棒了!”——这不是我说的,是我的朋友来看演出后发给我的,他问我所有孩子是怎么做到的,我说你把孩子送来中杉,你家孩子也能一样!
后台故事之四——无法超越的“中杉速度”
“黄河大合唱”可以再次取得成功辉煌更是离不开中杉的独门秘籍《中杉速度》!
第一个要说的是学校常年外聘童声合唱专家张世嵘老师,记得当时王校长临时加了小学合唱团无伴奏介绍环节。正当我和小王老师焦头烂额、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师不亏是大师!张大师仅用了3分钟就谱出阿卡贝拉式的三声部和声曲谱,带着合唱团仅用10分钟就唱出了天籁之音。当时偷录给王校长,王校长激动的说要把它设置成手机铃声,其实我和小王老师也是这么想的!
第二个要说的是我的好拍档小王老师。合唱团本次参演145人,最艰巨的任务就是分发演出服了。大家都知道8至12岁的孩子们分男女、分高矮胖瘦、分上装下装号码…这真是“皓天的工程”,为了给19号后台多抢出点时间,我和小王老师决定,提前分好每个孩子的衣服并标记好姓名加上下衣号码!说干就干,我负责看着合唱人名单估算孩子上下衣尺码,小王老师抄写人名+上下衣号码,之后我俩再按照每个孩子的“名牌+上下衣号码”给每个孩子整理出一套“躺平”的衣服。因为服装“娇贵”,一点都不能提前对折,所以我俩小心翼翼,一件件、一套套把145套演出服“平躺”整齐,再把每个孩子的“名牌+上下衣号码”放最上面,如此类推,两个小时过后终于呈现出下张照片的模样!真是多亏合唱教室够大,当145套服装摆满合唱教室每个角落时,就犹如孩子们笔直挺拔的身影,当时我和小王老师的脑海中已浮现出19号台上的荣耀,那真的只能是震撼!
第三个要说的是我的新搭档婷婷老师,婷婷老师来音乐组时间最短,可以说从没有参与学校活动的经验,但确实已用最迅猛的速度融入合唱大家庭。记得在我化分合唱三个方阵的时,我用了自认为快速的方法把所有孩子的演出位置用铅笔“盘”了一遍↓
交代给小王老师、婷婷老师如何自行安排各自方阵事宜后,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没想到个把小时排练过后手机中出现本年度最感人微信图片↓
婷婷老师默默的把我的铅笔草书变成了清晰一目了然的表格!也正是有了婷婷老师的智慧与速度,为我们三人18、19日工作安排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不得不说中杉的年轻人适应能力就是快就是强,领悟能力就是准就是棒!因为这些年轻老师的加入所有事情一定是事半功倍,中杉的未来是年轻人的,也更加坚信年轻的力量定会助中杉在未来更加辉煌无限!
至此中杉后台故事仍有太多太多无法用言语全部复盘的伟大与感动瞬间…
我想这些就是“中杉十年舞台”过后最宝贵的惊喜彩蛋吧!
因为十年的蓄力让缘分聚首,让充满活力的“大家”聚首,为热爱的事业打拼、为自己的目标前行、为更高远的未来憧憬!因为我们都是中杉人,我们有最让人敬佩的老大当指明灯,我们有锦囊智慧无敌的老教师引导,我们有执行力火速的中坚力量支援,我们还有无限可能的年轻血液加入!所以我们坚信中杉十年不仅仅是“都实现”的里程碑,更像是为中杉百年辉煌圆梦的新里程、新开篇!
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中杉!你,可以更强!